坐标几何设置
为任务配置坐标几何设置:
- 点击
,然后选择任务。 当前任务已经被选择。
- 点击属性。
- 点击坐标几何设置。
- 根据需要更改域。

距离域指定在软件中显示和计算距离的方法。距离域出现在坐标几何设置屏幕中以及某些键入和坐标几何选项屏幕中。
当距离设为... | 长度或面积的计算是... |
---|---|
地面 | 在平均地面高程 |
椭球 | 在椭球表面 |
网格 | 直接落到网格坐标 |
下图给出点A和B之间的选项。
如果任务的坐标系统定义为 只比例系数, 就不能显示椭球距离。

地面距离是在平行于所选椭球平均高程的两点之间计算的水平距离。
如果椭球已经定义在任务中,并且 距离 域设置到了 地面, 与它平行的距离就计算出来。如果没有定义椭球,则采用 WGS‑84 椭球。

如果 距离 域设置到 椭球, 那么改正就被应用,并且所有距离(通常近似于海平面)都按照当地椭球上的距离计算。如果没有指定椭球,则采用 WGS‑84 椭球。

如果 距离 域设置到 网格,两点间的网格距离就会显示出来。这是在两组二维坐标之间的简单三角距离。如果任务的坐标系统定义为 只比例系数, 并且 距离 域设置到 网格,则软件显示的是地面距离与比例系数的乘积。
如果要在 无投影/无基准 坐标系统中执行坐标几何计算,需要把 距离 域设为 网格。然后,软件执行标准的笛卡尔计算。如果输入的网格距离是地面距离,新计算的网格坐标将是地面坐标。
不能显示两个已测量 GNSS 点之间的网格距离,除非指定了基准变换和投影,或执行了工地校正。

在Trimble Access中,所有椭球和地面距离都平行于椭球。

选择海平面(椭球)改正 复选框如果把常规全站仪测量的距离水平分量改正为椭球上的等效长度。
在大多数情况下, Trimble 建议您选择 海平面(椭球)改正 复选框是为了计算全站仪观测值中正确的大地测量网格坐标。但是,如果用当地椭球提供计算的地面坐标,可是点高度没有相应于椭球进行改变,则不要选择海平面改正,例如:当把任务用于明尼苏达(Minnesota)坐标系统时。
海平面改正是用当地椭球上方的平均线高度(不是高程)进行的。如果线的两端有空高度,计算这一改正将采用为任务指定的默认高度。
计算公式是:
椭球水平距离 = 水平距离 x 半径/(半径+平均高度)
水平距离: | 已测距离的水平分量 |
半径: | 椭球半长轴 |
平均高度: | 已测线当地椭球上方的平均高度 |
- 在坐标系统配置为提供地面坐标的任务中, 海平面(椭球)改正 一直启用,并且不能编辑。这是因为海平面改正已经应用在地面坐标的计算中。
- 在只有比例的任务中,没有当地椭球可用,因为这不是大地测量投影。在此情况下,改正计算默认为把 WGS‑84 椭球的半长轴(6378137.0米)用作半径值。在只有比例的任务中,海平面改正也使用点高程,因为没有椭球高度可用。
- 您不能为只有比例的任务设定默认高度。这意味着:如果在只有比例的任务中启用了 海平面(椭球)改正, 您必须使用3D点,否则,空坐标将被用在计算中,它不可能计算出海平面改正。

软件使用的格网坐标方向设置取决于您为当前任务定义的坐标系统。格网坐标域显示格网坐标在以下方向之一上增加:
- 北和东
- 南和西
- 北和西
- 南和东
下图给出了每个设置的效果。

软件显示和使用的方位角取决于为当前任务定义的坐标系统:
- 如果定义了基准变换和投影,或者如果选择了 只比例系数, 就会显示网格方位角。
- 如果定义了无基准变换和/或无投影,就会显示可能是最好的方位角。网格方位角是第一选择,其次是当地椭球方位角, 然后是 WGS‑84 椭球方位角。
- 如果使用激光测距仪,则会显示磁方位角。
如果所选坐标系统需要南方位角显示,则南方位角域设置为是。所有方位角仍然顺时针增加。下图显示了当南方位角域设置为否或是时的效果。

如果要将邻域平差应用于从多后视点建站或后方交会进行的所有常规前视观测中,并且应用于在具有有效工地校正的任务中进行的所有GNSS观测中,那么选择邻域平差复选框。
邻域平差使用来自 多后视点建站、后方交会 或 GNSS工地校正 的残差对网格值的变化量进行计算,以便把它们应用到在后续测量过程中得到的观测值中。对于常规测量,每个观测值根据它距每个后视点的距离而调整;对于 GNSS 测量,每个观测值根据它距每个校正点的距离而调整。以下公式用来计算赋予每个后视或校正点残差的加权值:
p = 1/D n , 式中:
p 是后视点或校正点的加权
D 是到后视点或校正点的距离
n 是加权指数
然后,计算加权后的平均值,得到的数值变化量应用于每个新的观测值,以便得到调整的网格位置。
加权指数值大则对远距离的后视点或校正点影响小。
对于要应用的 邻域平差, 测站设立或校正必须至少有 3 个带二维网格残差的已知点。即:如果您执行:
- 多后视点建站,必须要有到至少 2 个后视点(每一个带有已知的二维坐标)的 HA VA SD 观测值。
- 后方交会,必须要有到至少 3 个后视点(每一个带有已知的二维坐标)的 HA VA SD 观测值。
- 校正,必须要有到至少 3 个控制点的 GNSS 观测值(每一个都带有已知的二维坐标)。
- 只有在当前任务中观测了邻域平差,邻域平差才使用 GNSS 工地校正。这是因为:作为上传任务中坐标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GNSS 校正不包括 GNSS 校正残差。
- 对于 多后视点建站, 已知测站坐标包括在邻域平差计算中。在计算中,测站坐标被赋予零网格残差。
- 邻域平差是只有二维的平差。测站设立或校正中的任何垂直残差都不用于邻域平差计算中。
- 使用 GNSS 工地校正残差的邻域平差应用于任务中的所有 WGS‑84 点,而不仅仅是 GNSS 观测值。
要确认后视点或校正点环绕着工地的周界。不要测量后视点或校正点(对于多后视点建站,应是测站点)包围区域以外的数据。在此周界以外的邻域平差是无效的。

3D地图视图始终朝向参考方位角。地图上的平面图默认情况下朝向北,但是如果需要,您可以选择将其朝向参考方位角。
默认情况下,参考方位角域显示在坐标几何设置屏幕的参考方位角域中输入的值。参考方位角域也会显示在地图设置屏幕中。在一个屏幕中编辑参考方位角域将更新另一个屏幕中的参考方位角值。在GNSS测量中放样时,如果从放样域中选择相对于方位角,也可以编辑参考方位角值。请参阅GNSS放样方法。
如果您环绕地图,然后点击重置限制按钮,旋转限制框,以使限制框的面与地图数据对齐,则参考方位角域也会更新。请参阅限制框。
要重新定向地图,例如,为了更精确地将限制框的面与地图数据(如模型的正面)对齐,请在参考方位角域中输入所需的值。要查找参考方位角值,请在地图中点击您要定向地图的线,然后点击检查。在检查窗格中,如果需要,请从列表中选择行,然后点击细节。

如果磁方向角用在 Trimble Access 软件中,则设置当地区域的磁偏角。如果用从点的方向-距离法选择 坐标几何 / 点计算, 则可以使用磁方向角。
在任务中磁偏角定义磁北和网格北之间的关系。如果磁北在真北的西边,输入一个负数。如果磁北在真北的东边,输入一个正数。例如:如果指南针指到真北的东 7°,磁偏角就是 +7°或 7°E。
- 如果可能,采用已公布的磁偏角值。
- 如果是由于坐标系统的定义(可能通过 GNSS 校正)而使任务中的网格北已经从真北旋转开,那么,必须要考虑指定的磁偏角。

平均 域定义如何取重复点的平均值。选择以下一个选项:
- 已加权
- 未加权
如果选中已加权,平均的点就是按如下方法加权的:
- GNSS位置采用观测值的水平和垂直精度。对于没有精度的观测值和键入点,水平方向采用10毫米,垂直采用20毫米。
-
对于包括已测斜坡距离的常规观测值,水平和垂直标准误差是在观测值各成分标准误差的基础上计算的。
加权水平位置所使用的标准误差是一个组合值,它是从后方交会的水平方向和水平距离加权所使用的误差。
更多信息,请参阅Resection Computations in Trimble Access Reference Guide,该文件可从PDF指南页面下载。
平均是用最小二乘法对任务中同名存储的点/观测值进行平均计算。
- 如果平均值还包括除ECEF或全球坐标以外的任何坐标中的位置,则平均值将存储为网格。
- 包括已测斜距的 GNSS 观测值和常规观测值解算到网格,然后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平均计算。仅角度交会的常规观测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平均计算。
- 只有不存在其它位置或观测值时,仅角度的常规观测值才能加到结果中。对该点所观测的平均旋转角度(MTA)忽略不计,原始观测值用来计算平均位置。
- 当平均值只包括ECEF或全球坐标中的位置时,平均后的网格位置将转换为全球坐标并存储。当平均值只包括网格位置和常规观测值或者包括混合位置类型时,平均后的网格位置将存储为网格。
当计算平均值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时,平均位置不会自动更新。 例如:如果更新了校正,变换或删除了观测值,或者添加了同名的新观测值,应当重新计算平均位置。